乘“风”而上 草原深处绘就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 |
| |
引子:迎着从科尔沁大草原吹来的温带大陆性季风,风机洁白巨大的叶片如同雄鹰的翅膀,舞动在明媚湛蓝的苍穹和广袤辽阔的草原间,一圈、两圈……化作带有江西电建公司印记的清洁电能,点亮了万家灯火。
2024年7月19日上午,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国家第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由江西电建公司承建的通辽市238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正式投产。 这是目前中国电建集团单体装机容量最大的陆地风电项目,开启了江西电建公司新能源建设新篇章。这天,是江西电建公司发展历程中值得铭刻的日子,因为,从这一刻起,该公司已经具备大型风电基地项目建设的能力。更值得骄傲的是,该公司创造了全国风电行业最快建设工期记录: 2023年7月19日,项目开工建设; 2023年11月20日,299台风机基础全部浇筑完成,用时仅87天; 2024年4月30日,299台风机全部吊装完成,用时223天; 2024年5月9日,500千伏汇集升压站送电一次成功,用时183天; 2024年7月19日,项目投产,用时365天。 …… 一组组鲜活的数字,是江西电建公司在通辽市238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建设中留下的坚实足迹,是“江西电建铁军”的再次印证。
党建引领聚合力 “我不想听你们说,这片草场是我的命根子!”征地是风电项目开工的“前沿阵地”,是横在项目建设面前的“拦路虎”。 在FG91号机位及道路征地过程中,农户多次都拒绝对话和沟通,工作推进异常艰难。 “项目部成立多个由党员干部带头的专项工作小组。”党员何水波带领的团队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根据小组成员性格特点合理分工,为农户普及政策,答疑解惑。 “咱们这个项目投产后呀,年发电量可达75.9亿千瓦时,可以替代约235.3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65万吨,到时候家家户户用的都是清洁能源,咱们嘎查的面貌肯定会焕然一新……” 凭借这股钉钉子的精神,他们啃下了征地过程中的一块块“硬骨头”,保障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征地难题只是项目建设过程中难点的“冰山一角”,采购、运输、设计、施工等各方面困难和挑战接踵而至,“破冰”势在必行。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西电建公司深谙其中的奥义。 公司成立了通辽项目联合党支部,选拔4名基层党支部(副)书记及2名优秀共产党员担任6大片区项目负责人,制定7份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创建10个党员责任区,12个党员先锋岗,强化“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理念,以党建促生产,激发项目团队高质量履约的内生动力。 联合党支部深化“三带三融合”党建工作模式,试行“质量、成本、工期、安全”四要素融合,形成“支部把关定向、经理统筹指挥、支委督导推进、项目副经理/总工/安全总监协调联动、党员示范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支部28名党员带领300余名职工群众履职尽责,通过定期召开支委会、周例会、项目经理会等形式,督办推动滞后任务,精准分析推进难点,动态调整落实步骤,常态化一体化保证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工会、团委在项目现场开展“降本增效比贡献”劳动竞赛,围绕控成本、抓安全、保质量,充分调动项目职工群众、团员青年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推动优质高效完成项目履约任务,打造优质风电品牌项目。 …… 党的领导极大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广大干部职工众志成城,坚定不移地投身于项目建设主战场,该公司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高质量项目履约新路径。
数字化赋能提效率 “这场硬仗不仅要打好,还要打得漂亮,打出江西电建的响亮品牌!”2023年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在通辽风电项目动员会上,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邹胜萍为项目建设定下了奋斗目标。 受通辽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2023年7月19日项目正式开工,但至8月25日才完成第一台风机基础浇筑,距原定年前实现投产的计划目标相差甚远。根据实际情况,该公司与当地政府、业主重新商定调整工期计划。 锚定目标后,风机基础浇筑是通辽风电项目建设能否如期推进的重中之重。 “必须在入冬前完成全部风机基础的浇筑,为下一步风机吊装工作创造条件!”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向晓斌当机立断,坐镇项目现场指挥部(督导办)月余,统筹部署推进。 不到2个月,便完成了260台风机基础的浇筑,这被业界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何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应用数字化技术为项目管理赋能是摆在江西电建公司面前的首选项。 “我们利用数字化手段减少管理层级,减少信息差,让指挥层也能听见‘炮火’”,该公司副总工程师、EPC管理中心主任程凌星介绍道。多种数字化手段的应用是项目如期竣工的重要保障。 面对项目建设存在信息不对称,现场情况难以掌握的问题,于是几十个风光互补智能移动无线监控设备在项目重点建设位置“安家落户”,让项目建设情况实时呈现于指挥部(督导办)大数据屏幕,指挥部实时监督指挥现场作业,使得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科学安排混凝土生产与运输,为每辆混凝土泵车、罐车装配GPS定位系统,实时精准掌握车辆运输情况,合理调控商砼发车速度,确保混凝土及时供应到各机位点,提高车辆管理效率,为风机基础浇筑提供“粮食”保障。 为各项目配置对讲机,实现一对多通讯,信息传递速度极快、同步极高、误差极小,实现指挥指令的有效传达,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 高效的数字化管理手段,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可能。 2023年11月20日前,完成了全部299台风机基础浇筑工作,45天完成近30万立方混凝土,180天完成5回430公里的220千伏线路送电…… 该项目如期投产,为江西电建公司履约模式数字化创新提供了优质样板,赢得了各方赞誉,再创“电建神话”。
精细化赋能增效益 时针拨回到2022年,在能源结构加速调整的双碳背景下,江西电建公司正式吹响了以“市场全员化”“现场扁平化”为内容和路径的“两场”改革号角。 2023年是“两场”改革的深入推进实施之年,通辽项目建设中扁平化、精细化的“项目现场”履约管理成效显著——以EPC管理中心为项目履约指挥中心,履约团队为项目建设提供赋能支撑,成为改革深化的见证者。 “智能二维码设备追溯管理系统”在该项目部中的创新应用,让设备物资的保管、转运更加精细化、标准化、数字化。在4个标准化建设的物流仓储站的仓库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一包包锚栓附件,每包附件都有专属的二维码标签。别看这小小的二维码,功能却十分强大。它包含手持终端和PC端两个端口,通过手持终端扫描不同功能的二维码,可实现到货、入库、出库、退库等工作;相对应的,在PC端便可查看操作的具体时间和记录,还可自动生成入库、出库单,并可实时查看出入库数量及库存信息,大幅提升了物资出入库的效率,使仓库管理工作更加准确和高效。 该公司数字中心团队利用数字化技术生成浇筑量和施工完成情况统计表,精准分析每日施工完成情况,以便更加合理地安排工作量和作业时间,极大地提高统筹决策的效率。 “一个工程便是一个体系,建设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短板,出现了苗头就要及时纠偏,否则一个小问题可能就会发展为阻滞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问题”。 ——该公司主要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常驻项目指挥部(督导办),以召开每日工作推进会的方式细致掌握项目施工情况,统筹项目整体指挥工作。物流仓储、安全质量、数字化等团队主动出击,提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项目履约保驾护航。 ——成立6个成本管控专项小组,标段精细划分,提高分包招标项目竞争力,在运设备提前报送资金计划,减少资金占用成本,商务中心精打细算,全方位管控项目成本。 ——碳中和研究院发挥设计先导优势,预估设计周期的准确性、评估设计方案的经济性、控制设计裕度的合理性,保证后续项目施工的经济、合理,工程造价的准确、可控。 ——提前赴原产地考察原材质量,从源头上把控混凝土质量,严格统计站内库存量,及时补充损耗,保证混凝土供应连续稳定,混凝土自建站充分发挥“造血”作用。 ——依托项目现场的五个“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施工、物资、设计、技术、安全等为工作重点,制定了几十项技术攻关项目,全力推进精细化管理。 …… 精细化管理实现了指挥部对各环节工作的表格化管理、表单化落实,排定计划、落实责任、规定时间、加强监督,确保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前后连贯。 始终坚持“问题解决者、价值创造者”的战略定位,以最高标准、最强组织、最佳状态扎实推进,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江西电建公司递交了一份完美答卷。
践行团队文化强信心 2023年9月12日是首套风机大件设备开启运输的日子。物流仓储团队成员们个个化身“拼命三郎”,连续7天奔走于各运输线路,在重要路段蹲守并详细统计车流量等数据,一条最佳运输车辆进场路线最终完美呈现。 运输当天,6名成员坚守在进场道路各直角弯站点,实时沟通,及时疏通车辆,俨然成为运输车辆进场的“保护神”。 “叶片已顺利驶下310省道,准备通过第一拐弯口,请注意!” “收到,车辆已拦截,可顺利通过。” “叶片已通过第一个拐弯口,进入村村通道路,请注意!” “叶片已到达二道营子村口,注意空障及车辆拦截!” …… “叶片已顺利到达机位点,大家辛苦了!” “打造精品工程”是项目建设的最终目标,“协同、学习、创新、安全、激励、包容”的十二字团队文化便是实现目标的核心,为实现项目高质量履约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团队文化的感召和指引也形成了“燎原之势”。 通辽市238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500千伏汇集站是心脏。2023年10月,汇集站建设“总攻”发起。 施工现场人潮涌动、车辆穿梭……机械轰鸣声、焊接声、切割声此起彼伏。项目经理望开弥手手握对讲机,指挥协调各施工班组和作业队伍,各项工作紧张有序进行。 总工程师陈金生冲在施工生产最前沿,带领团队成员及时解决技术难题,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日均20000+的步数让他数月霸榜微信步数排行第一名。 就在大家激战正酣时,一场大雪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此时,2座GIS室仅完成框架,300余个设备基础、220千伏线路700多个铁塔基础还未施工。 这意味着大面积的土建工作需采取冬季施工措施,难度前所未有。 “有条件要千方百计上,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上。”500千伏汇集站项目经理望开弥如是说,为保证冬季施工混凝土质量,项目部成立了夜间保温值班小组,每天安排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 “爱心驿站”大巴满载物资传递真情关怀,一线职工及施工人员“渴了能喝水、冷了能取暖、累了能歇脚”,冬日的项目现场更有温度。 团队克服了恶劣寒冷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仅用183天便实现了项目一次性受电成功,被业主和蒙东国网公司誉为“电建速度”。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赛出了江西电建人的坚韧与毅力,赛出了江西电建“铁军”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奋斗精神。 有人见证了高峰期单日最高浇筑11台风机基础的历史时刻; 有人奋斗在风机吊装现场,两天一夜没曾合眼; 有人与远途而来探望的女友,相伴值守风机基础浇筑现场; 有人凌晨2点冒着大雪连夜抢修设备故障,忙完时,红日已从草原上升起,为新的一天注入了新的活力。 …… “江西电建公司项目团队特别棒,能征惯战、敢作敢为,有能力、有力度、有劲儿,能把人团结起来,我们相当满意,非常满意!”通辽项目如期建成投产受到业主单位京能国际的高度赞赏和评价。 时间无迹,奋斗有痕。电建“铁军”追风的故事还在上演,绿色转型发展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留下一串串奋斗的脚印。更多精品工程、标杆工程的涌现,不断焕新江西电建公司品牌“名片”,驶向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航船劈波斩浪,乘“风”而上。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