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咨讯中心 > 公司新闻

乘“风”而上 江西电建通辽市风电基地项目顺利投产

发布日期:2024-07-31 信息来源:江西电建公司 作者:张吁 字号:[ ]

迎着从科尔沁大草原吹来的温带大陆性季风,风机洁白巨大的叶片如同雄鹰的翅膀,舞动在明媚湛蓝的苍穹和广袤辽阔的草原间……近日,国家第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由江西电建承建的通辽市238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正式投产,标志着该公司已经具备大型风电基地项目建设的能力。

数字化赋能提效率

  受通辽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自2023年7月19日项目开工后,直至8月25日才完成第一台风机基础浇筑,距原定年前实现投产的计划目标相差甚远。

  为科学调配资源,“我们利用数字化手段减少管理层级和信息差。”该公司副总工程师、EPC管理中心主任程凌星介绍,多种数字化手段的应用是项目如期竣工的重要保障。

  几十台风光互补智能移动无线监控设备在项目重点建设位置“安家落户”,让项目建设情况实时呈现于指挥部(督导办)大数据屏幕,指挥部实时监督指挥现场作业,使得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为每辆混凝土泵车、罐车装配GPS定位系统,实时精准掌握车辆运输情况,合理调控商砼发车速度,确保混凝土及时供应到各机位点,为风机基础浇筑的“粮食”保障。

  53天完成了260台风机基础浇筑,该项目如期投产,为江西电建公司履约模式数字化创新提供了优质样板。

  精细化赋能增效益

  时针“拨”回到2022年,江西电建正式吹响了以“市场全员化”“现场扁平化”为内容和路径的“两场”改革号角。

  2023年是“两场”改革深入推进实施之年,该公司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对各环节工作进行表格化管理、表单化落实,排定计划、落实责任、规定时间、加强监督,确保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前后连贯。

  以召开每日工作推进会的方式细致掌握项目施工情况,统筹项目整体指挥工作;成立6个成本管控专项小组,全方位管控项目成本。

  利用自身是设计单位的优势,合理预估设计周期、评估设计方案可行性、合理控制设计裕度,保证后续项目施工的合理、工程概预算的准确性。

  提前赴原产地考察原材质量,从源头上把控混凝土质量,严格统计站内库存量,及时补充损耗,保证混凝土供应连续稳定,混凝土自建站充分发挥“造血”作用。

  依托项目现场五个“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施工、物资、设计、技术、安全等为工作重点,制定了几十项技术攻关项目,全力推进精细化管理。

  江西电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75.9亿千瓦时,可以替代约235.3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65万吨。








访问次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