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发力,以“改”强基 ——看江西电建公司如何以产改淬炼班组战斗力 |
|
|
|
“五十公分,四十公分……停!到位!” 天刚微亮,江西电建公司废旧仓库改造工程现场已机械轰鸣。吊车长臂缓缓移动,拆除作业正有条不紊地推进——机械(风电)工程公司机械综合班组的成员们,正开启新一天的“攻坚战”。 这支仅42人的班组,承担着公司机械、电源、工器具等专业保障任务。他们如设备上一颗“螺丝钉”,看似微小,却是保障整个生产体系顺畅运转的关键。 2023年2月,江西电建公司全面启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深化班组建设。这颗“螺丝钉”,正在产改淬炼中释放出更大能量。 筑牢制度根基,擦亮专业“金字招牌” “要以产改为契机,深入推进品牌班组建设”,机械(风电)工程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总经理孙刚这样说。机械综合班组以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为基础,推动工作有章可依、有准可循。 对标集团(股份)公司大型机械设备管理要求,陆续出台《施工电源标准化管理制度》《机械设备标准化管理制度》等,推动管理向精细化、专业化迈进。 从严审特种机械进场,到人员持证、定期检验;从带队巡检各项目,到每月排查隐患、立查立改……这些扎实举措,持续推进设备管理标准化。 2025年7月20日,第6号台风“韦帕”逼近广东。班组各驻点人员严格落实防台预案,加固设备、排查电源。当晚,阳江阳西天然气热冷电联产项目突发供电故障,班组迅速锁定渗水短路点,摸黑抢险、恢复供电——标准化与专业化的价值,在实战中得到最好印证。 “小创新”汇聚“大能量” 赣锋锂电年产10吉瓦时新型锂电及储能总部基地项目现场,机械管理员正在为每件工具贴上“身份证”:型号、状态、检查人与日期一目了然。这是班组推行设备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 在江西电建公司,创新已融入班组日常。该公司已连续7年开展基层技术比武、劳动竞赛与群众性创新活动。 在江西赣能上高清洁煤电项目建设中,外租龙门吊因轴套磨损漏油,无法运行,定制配件需20多天。班组攻关小组巧妙加装特制钢套、开设排气孔,迅速破解难题。相关成果入围江西电建公司群众性创新创效优秀成果。 “学的理论、琢磨的点子,既服务项目,又为团队争光——这就是产业工人的价值!”班组成员自豪地说。 产改以来,江西电建公司累计实施技术革新60项,获国家专利30余项,推广先进操作方法40余项;超2500人次参与各类劳动竞赛。一线“智慧火花”正驱动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家文化”暖人心、聚合力 “图纸是死的,人是活的。用万用表点这里,感受反馈电压……”在张家港长源热电项目,老师傅芦剑平正耐心指导徒弟彭超旭。这样手把手教学的场景,在班组中并不少见。 2024年新员工王瑞刚入职时对设备系统感到陌生。班组为他定制“成长阶梯”:从识别工具、协助维保,再到独立检修模块,半年后,他已能独立完成配电柜检修。他在笔记中写道:“这里不像单位,像一个推着你成长的家。” 班组的温度不仅体现在“传帮带”,也融入日常管理。目标上墙,激发主人翁意识;“协同、学习、创新、激励、安全、包容”成为团队底色。 江西电建公司持续拓展“职工之家”建设,覆盖国内外15个子公司及项目部,慰问海外职工家属、老干部、困难职工等群体,为职工全员办理互助保险,送清凉、送关爱,真正让“家文化”跨越山海、凝聚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班组作为企业最小组织单元,是落实各项部署要求的“最后一公里”。 江西电建公司以产改为牵引,不断夯实班组制度根基、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家文化氛围,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产改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江西电建公司将持续深化班组建设,筑牢发展根基,擦亮企业品牌,让更多班组在产改中茁壮成长,让每颗“螺丝钉”都闪耀光芒,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硬核”力量。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