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咨讯中心 > 基层动态

草原上来了一群“捕风者”

发布日期:2025-09-28 信息来源:江西电建公司 作者:朱霏悦 字号:[ ]

“坝上一阵风,从春刮到冬。”这句流传在河北省尚义县的俗语,道出了当地鲜明的自然特征,也昭示着一片蕴藏无限潜力的绿色能源沃土。

金秋九月,坝上草原绿意未褪,但已凉风习习,正是“捕风”好时节。在这片广袤天地间,由江西电建公司承建的尚义县50万千瓦风储主动支撑新型智慧电力系统示范项目正稳步推进,一群“捕风者”的身影格外醒目。

以“真心”换“支持” “面对面”打通“心墙”

“张叔,咱们再聊聊征地的事,这次带来了最新的文件……”

“地是俺的命根子,俺不愿意!”

在尚义县小蒜沟镇南沟村和南营盘村,项目生产经理周国伟与秦哲带领征地专班数次叩响村民家门,不时遭遇僵局。在项目征地工作启动初期,这样的对话屡见不鲜。

该项目场址范围总面积约693平方公里,接近尚义县总面积的四分之一,70台风机点位如星罗棋布,遍布60余村,征地工作成为项目推进的“首要攻坚战”。大部分用地已被当地百姓开垦耕种,时间紧、任务重、点位分散,考验着项目团队的智慧与耐心。

“只有把政策讲透、把账算清,化解村民心中的疑虑与不安,才能赢得理解与支持。”秦哲如是说。这也成为征地专班全体成员的行动指南。

面对村民最初的疑虑与抵触,项目征地工作专班成员迎难而上,启动“白+黑”工作模式,全力推进征地协调,将“硬骨头”啃出温度、啃出实效。晨曦微露,他们已踏入田间,夜幕深沉,便伴着月色走访入户,利用一切时机“见缝插针”讲解政策、倾听诉求。日均两万步,是他们用诚意化解矛盾的真实写照。

历经数月持续攻坚,项目完成80%的征地任务,为项目后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抢在“风雨”前 保障施工“黄金期”

“所有低洼地带的抽水设备必须确保随调随用、即刻到位。”项目总工程师徐浩手持对讲机说道,现场工作人员闻令而动,迅速进入防汛“备战”状态。

9月15日清晨6时,尚义县气象台发布了当月第三次雷电黄色预警,不久,特大暴雨倾盆而下,短时降雨量接近40毫米,狂风骤雨持续三小时,导致部分施工区域积水严重。

坝上地区雨季集中,短时强降雨频发,给露天浇筑等作业带来严峻挑战。为此,项目部建立了“气象动态跟踪机制”,每日通过多渠道收集天气数据,精准预判施工“窗口期”。

“我们不仅优化了现场排水系统,增设沟渠与临时导流设施,还对钢材、混凝土等材料严格落实防潮保护,最大限度降低天气影响”,徐浩介绍道。

雨势稍歇,施工现场迅速恢复繁忙景象,百名工人在不同施工区域作业,机械轰鸣声、工具碰撞声与工人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建设的“奋进曲”。

科技“硬核”加持 为风机装上“充电宝”

掠过坝上高原的风,不仅搅动着清洁能源的澎湃动能,也催生着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的新芽。

走进项目部,“风储主动支撑新型智慧电力系统”一行蓝色大字格外醒目。作为贯彻落实集团(股份)公司战新产业发展部署的重要举措,该项目是江西电建公司承建的首个集风电、储能与主动支撑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电力系统示范工程。项目总装机容量500兆瓦,计划安装70台风电机组,其中24台创新采用6.25兆瓦构网型风电机组,是该项目的核心亮点。

“与传统风电场不同,构网型风机具备‘孤岛运行’能力,相当于为风机配备‘充电宝’。”项目经理张立林介绍道,这意味着风机可从“被动跟随电网”转向“主动构建电网”,能有效减少弃风现象,极大提升电网稳定性与消纳能力,具备在并网与独立运行模式间灵活切换的能力。

项目部深度融合“智慧系统+新能源”理念,应用智慧基建管理系统,为项目建设装上“千里眼”,实现全过程数字交付、智能监测与风险预控,不仅提升了系统调节能力,也增强了极端天气等特殊情况下的系统韧性水平。

此外,自进场以来,项目成员深入现场,对每条风场路进行放点、详勘,优化形成了风场道路新方案。这一创新举措使场内道路由原设计新建150公里,优化为新建100公里,改扩建40公里,道路利用率提升约25%,迁改工作量减少约33%。为有序推进现场施工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据悉,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提供上网电量为12.3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36.9 万吨,将有效补充当地清洁能源供应缺口,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与环境效益显著。

风起尚义,绿电涌动。这群扎根一线的“捕风者”正以实干诠释担当,全力推动项目高质量履约,为绘就绿色低碳发展的崭新画卷贡献智慧与力量。

河北省尚义县坝上草原秋意渐浓

项目经理张立林(右一)为现场管理人员讲解施工要点

项目现场风机基础建设正酣

项目新修道路现场






访问次数:
【打印】 【关闭】